第253章 鹅车之战
书迷正在阅读:婉儿的那些年、战王之王、落单的你、医路香途、叶暮沉沉楚天阔、指染成婚:霍少,请放手、[希腊神话]男神女装的可能性、医统美男:夫君乖乖入怀、恨你入骨,爱你如初、美强惨男配的妻子(仙侠NP)
无故被掐死一个马夫,王龁不敢大意。 传令各营仔细搜查,重点当然是现场、御营和建造营,但均未发现任何异常; 虽然丢了一个干粮袋,营官认为小事一件,不必上报。 王龁没受惊,建造营也没遭破坏,说明不是“外敌入侵”。 这个马夫爱喝酒、脾气古怪,经常与同伙士兵及其与他接触的人打架,于是最后的结论是“仇杀”。 士兵间因为一言不和斗殴相杀的事件不算稀罕,王龁此时也无心追究,关系到他生死荣辱的是何时攻克邯郸。 对于这种“新式武器”,秦王和王龁又都寄于厚望,这个技术是王龁门下一个很年轻的李斯提供的。 王龁又从实战需要出发做了改进,正如禽滑继、鲁仲连与赵国工匠所想象的那样: 它的外形如一只大鹅,所以又称“鹅车”。 它的身下装有四个车轮,可在人力推动下迅速前进; 前上方斜伸出一具高与城齐的长脖子,实际上就是装在战车上的一架云梯; 为了便于登城,“鹅嘴”还向外伸出丈余,运抵城下后恰好架在城沿上; 最重要的是它的全身都用牛皮包起,可以抵御外面的打击。 任春之所以能顺利地冲上城头,就是因为他身穿重甲,手执盾牌。 王龁计划将几百勇士藏在“鹅车”中,躲过城上箭石的阻击; 一旦登上城,就是几百个“任春”纵横于敌群; 只要有几个人成功夺门,邯郸城就坍塌了! 几辆“鹅车”已经完工,再经演练,完全达到预计要求,王龁入帐揖见秦王: “臣请大王下旨,进攻邯郸!” 五轮“鹅车”拉开等距,在士兵们的推动下,向邯郸城迅速迫近; 由于事先已做好准备,越过护城河时也非常顺利,如履平地。 城上守军不知是被吓呆了,还是手足无措,竟眼望着“鹅车”进到城下,毫无反应。 那“鹅车”的“脖子”,与城墙等高,一抵城下,“嘴”就伸长,架在城沿上形成一道小桥。 秦军突击队从“鹅嘴”中窜出,沿着这桥如履平地般直跃到城头上。 他们也是身披重甲,一手执盾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,另一只手则抡刀舞枪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。 所以,来势极其凶猛。 而且,每个“鹅颈”的两翼也突然张开,里面的弓箭手以骤雨似的弩箭射向前来阻挡突击队的赵军。 他们是近距离近乎平射,所起的压制作用要比从城下向上仰射要猛烈得多。 赵军却毫无遮御,刹那间,倾倒一大片…… 趁着城上混乱,大批秦军攀着普通云梯也奋力向城上爬来; 沿着突击队杀出的条条血路向纵深进展,使邯郸的形势,陷入更大的险境! 突然,在秦军的面前,筑起一道人“墙”; 他们衣衫褴褛,面无人色,手持的武器也杂七杂八。 但是,尽管秦军刀枪锐利、力猛心狠,却不能所向披靡地通过这些血肉之墙; 那些女人为邯郸将士树起的榜样,使秦军不得不在拼命中一步一步向前挪动…… 一阵锣声,“人墙”散开,廉颇、乐乘、庞煖各率一队精兵冲向秦军。 乐乘此役大逞威风,手执长枪,一抖便是碗大的枪花,令人眼花缭乱。 秦军挥刀抵挡,叮当几声,身上已被刺中数枪,虽有铁甲护身不致于送命,却也被刺得心中慌乱有些手忙脚乱。 乐乘大喝一声,拨掉他的盾牌,顺手一枪刺入他的咽喉; 竟把他挑到空中翻了一圈,甩落地上。 其他秦军吓得扭身就往回跑,却忘了廉颇、庞煖的大刀更是厉害。 劈砍剁削,人头、手臂随处乱飞。 秦国铁甲军的残余只得边战边退回“鹅嘴口”以求支援; 但伏在两旁城堞的赵军弓箭手又以准确的射击,对“鹅颈”中的秦军实施“反压制”; 冲到城上的秦军已得不到有力的支援,被廉颇等人奋力砍杀,已所剩无几。 就在这时,禽滑继的部队也飞奔而至。 他们并不参加战斗,而是五人一组迅速分开。 冒着秦军的箭雨,用手持长杆上的铁钩,往“鹅头”上一搭,横着便拉。 “鹅车”的主要功能是起“云梯”的作用,所以“鹅颈”高又负重过大; 而为了减轻重量,“鹅身”就相对轻得多,造成“重心”上移; 而“颈与身”的支点又在二者的结合部,使“力臂”长而“重臂”短。 赵国的工匠虽然还没总结出“力学三要素”的理论知识,但他们却已看出“鹅车”的这一致命要点。 所以“墨家勇士们”只用五人之力,就能把巨大的“鹅车”横着拽倒。 五轮“鹅车”顷刻之间全都“孵了窝”。 里面的秦军没被摔死的也都晕头转向,肢残臂断,失去战斗力,反把自家军卒砸得死伤无数。 普通云梯上的秦军本指望从“鹅车”登上城的铁甲军们打开缺口,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; 眼见“鹅车”被毁,铁甲军也死伤累累向后退缩,心中慌乱,向上爬着的没劲儿了; 登上城的都被扔了下来,后面的纷纷后退,乱哄哄的又摔坏不少。 可怜秦王和王龁等文臣武将呕心沥血、精心设计,忙了一个多月造出的“新武器”,顷刻之间便毁于一旦!